查看原文
其他

真生命、真学问、真性情:无限的向往,温情的敬意——牟学入门精进班第15期回顾

道中书院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-05-22

转眼,已是第15期牟学入门精进班了。2021年4月18—24日,高阶班全体学员参与其中,再一次学习牟先生的学问,有了更多切己的感受,再次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。

无限期待……





第一个馒头——读经典


早课照常读经典。因为都是高阶班学员,我们继续读《易经•序卦传杂卦传》。每天早上四点,琅琅读书声已响彻书院!





第二个馒头——研习理论


《牟学入门四书》是一套神奇之书!有的学员是第三次读了。不同的遍数,不同的感受,每个人都沉浸在牟先生学问的广大与精微之中,就算是第一次读,读不懂,也体会到了把牟先生的书当经典去读的乐趣。


 
第三个馒头——明师授课
n

01

王欢锋老师




《企近圣哲,归宗新儒——做读经教育的中流砥柱》

1.结是自己结的,要解开很容易。遇到困难问别人有用吗?自己结的结让别人去解,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?

2.遇到困顿时,向前走不如向上走!把自己的力量全部收到心上来,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。

3.读经界的风雨,皆因生命的本体未立——我们的生命和学问没有归宗的方向。

4.工夫实践如果缺乏对本体的透悟,工夫无法恒久。在方法上用功,谓之本末倒置。

5.对于这个时代,你越有痛切感,讲话越有力道。


6.人要有反省生命的能力,反省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通达,更加理性,这种反省就是哲学的活动。

7.生命需要有恒定的方向,学问要有恒常的方向。归宗到新儒家的学问,能够“吾道一以贯之”,宣讲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气场,才能以理生气。

8.当今世界哪个国家以正德为本,就能利用,厚生。

9.儒家的本位以内圣开外王,尊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,内圣的心性之学为本,再去利用厚生。

10.人类文化的方向也是个人生命归宗的方向。文化是活的,历史是活的。历史背后是有精神的,是心灵的呈现。人类的心灵自然有追求整全的向往。


02

范琳老师



《明明白白一条路,安安心心向上走》

1.这20多天的一路走来,生命得到巨大的振拔。论体力、论记忆力、论基础我都不如大家,但我努力了,三点半起床,“疯狂”补课,我见证了自己生命的成长。

2.宣讲之时,冯院长的指点,既是压力更多是动力。

3.人生要有目标,这些挑战来临的时候,我很珍惜,我很坦然。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。



3.人生的路不光要往前走,更要往上走。

4.为什么来道中,为什么上高阶班?想想自己20多年的教育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?正是因为空洞,我们才要努力为自己的生命长进奋斗。没有任何借口,没有任何下堕的借口,没有任何不老实听话的借口,时刻不忘我们的使命是什么,我们的价值在哪里!

5.老老实实沿着道中的路,让自己生命活得明明白白。



03

郑路达老师



《我读牟著,立挺中流》

1.高阶班好像时间被挤得满满的,连思考时间都没有,但是跟着老师走,就行了。
2.进阶班画思维导图,有人准备了好多东西,彩笔呀等等。目的是把理论系统化,只给半小时时间。刚画一半,时间到!抱怨没有用,就是因为时间紧,才让你更加清楚该干什么。体系的建立比那些形式、色彩更重要。
3.我们自己选择上高阶班,要拿出全副精力。是不是发现自己变得爱学习了?没有的话,还没有拿出真心来!



4.要觉呀,要醒过来呀,因为还有好多事要做!之前知道自己有光明性在。听了老师们的课,视野更开阔。

5.来到这里才知道,我们年轻一代担负着时代使命,如果不做,对不起自己!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做!我们年轻有无限的生命力,无限的创造力!

6.我们很幸运,能搭上道中这艘大船。道中不光立住自己,而且还把那些有理想有良知的人拉出来。我现在还做不了中流砥柱,那就先做个石头,守先待后,希望更多的人能立在这里。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存在,中流砥柱才有了更大的意义!




04

李恒老师



 
  《肯认道德主体 开价值之源》

1.看牟著经常出现很多这些术语,比如存有,超越的存有论,内在的存有论,执的存有,无执的存有,静态内在的存有,动态超越的存有,本体界存有论,现象界存有论等。弄得人头昏脑胀,今天就来理一理这些存有!

2.讲存有论,就得讲与之对应的存在,“存在”是就事物说,指事物的具体存在。牟先生为了判析朱子阳明专门创造过一个术语,“即存有即活动”与“只存有不活动”这个“存有”指的是“道德之理”。

牟先生将儒家的存有论叫做“超越的存有论”,意在明存在超越的本源。至于生了之后什么样,是不重视的,这一点正好是西方重视的。



3.中国学问的主体是“道德性(心)”,西方学问的主体是“认知性(心)”。两者虽不同,但都有创生性,分别达到现相(象),和物自身。

4.二者之中,无执的存有最为重要,这不仅因为无执的存有是中国哲学的特点,更是超越康德的地方,而且“执的存有”可以视为“无执的存有”的一种权用或坎馅。“无执的存有”即“道德的形上学”是含有两层存有论,不但上通本体界(天道性命相贯通)亦可下开现相界(开出科学知识)此是全体大用之学,圆满的学问。牟先生说“我是以康德充实中国哲学,使中国哲学更为结实丰富;而以中国哲学提升康德境界,使康德能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。”





带班老师梳理


01

葛巧芳老师


 

1.中国有没有哲学?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,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省说明的,便是哲学。任何一个文化体系,都有它的哲学。否则,它便不成其为文化体系。如果承认中国的文化体系,自然也承认了中国的哲学。说中国没有“希腊传统”的哲学,没有某种内容形态的哲学,是可以的。说中国没有哲学,便是荒唐了。
2.中国哲学,从他那个通孔所发展出来的主要课题是生命,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学问。它是以生命为它的对象,主要的用心在于如何来调节我们的生命,来运转我们的生命,安顿我们的生命。中国哲学以“生命”为中心,儒道两家是中国所固有的。后来加上佛教,亦还是如此。儒释道三家是讲中国哲学所必须首先注意与了解的。2000多年来的发展,中国文化生命的最高层次心灵,都是集中在这里表现。对于这方面没有兴趣,便不必讲中国哲学。对于“生命”为中心的学问没有相应的心灵,当然亦不会了解中国哲学,以西方哲学为标准,来在中国哲学里选择合乎西方哲学的题材与问题,那将是很失望的,亦是莫大的愚蠢与最大的不敬。

3.由仁智圣遥遥地契接性与天道孔子在他与天遥契的精神境界中,不但没有天拉下来,而且把天推远一点。在其自己生命中可与天遥契,但是天仍然保持它的超越性,高高在上而为人所畏。因此孔子所说的天比较含有宗教上“人格神”的意味。这称为“超越的”遥契。在孔子的践仁过程中,其所遥契的天有两种意义。从理上说,它是形上的实体。从情上说,它是人格神。而孔子的超越遥契,则似乎偏重后者。这是圣者所必然有的情绪。内在的遥契,不是把天命、天道推远,而是一方面把它收进来作为自己的性,一方面又把它转化而为形上实体。这是自然地发展而来的,主要表现在《中庸》当中。超越的遥契注重客体性,内在的遥契注重主体性。



02

胡小芳老师



 
1.读经教育不仅是读经教育,是政教分离,叫仁且智,不能只从一个方面切入。读经不是目的,是手段。今天化为辞章的讲解,无法有具体的解悟。因为内在的道德感没有生发出来。为什么我们要做工夫?
2.古人讲学。讲学是突出了书院精神,通过讲学能够唤醒更多人对时代的担当。怎么唤醒呢?就是在义理层次唤醒人的道德感。要做什么样的人,立定了方向后,用什么去充实内在生命呢?就是夷夏之辨。


3.王学的正解:孔子浑无罅缝,孟子十字打开。如果一个学问无法成为系统,是无法传承的。孔子践仁以知天,孔子的指点从日常生活着手,是从生活上去讲吗?不是从生活去讲,是从生活去表现德慧。先践行出来,然后随机地去指点。无形无象。
后来出现了孟子,颜回清明,不太有可能从孟子这条路径去展开。孟子讲仁义内在,用四端之心去展现,用恻隐统领四端,叫仁统四端,是良知的妙用。孟子讲有可能契及的时候,讲性善、讲根源的时候,怎么扩充、具体落实没有明显表现出来。不是没讲工夫,是没讲透。
到宋明儒,有人从大学讲格物致知,有人从中庸易传讲慎独。开始把工夫的路径越来越明确化。工夫向前,成就了系统学问。光有目录不行,还要有内容。系统规模一旦建立了,比如今天道中的系统建构成熟了,不但能提升力,还能长养滋养德。第三期要把系统学问呈现在天地间。内圣表现就是自己的德性,外在的表现就是客观精神在民主政治上有所体现。所以第三期必定要融合中西文化,呈现新儒家理性生命的必然方向。



03

刘金华老师




1.牟先生认为中国哲学重生命,重主体性。所谓重生命,是以调护人的生命为主旨一但并不止于安顿调护现实的生命,而是要通过生命的实践,显发生命的理性,由理性而生出理想,藉理性的理想,使现实的生命逐步理性化。个体的生命由于理性的理想之润泽,而成为合理的存在,不会盲爽发狂。民族的生命,因理想之提撕,亦能生生不已,不会灭亡。

2.牟先生顺此生命之学,阐释传统的成德之教,他认为孔子所说的“仁”,便是人的真生命。



3.道德不是个人的修身养性之学,道德是成就我们自己是一个道德者,同时就是“弘道”。道德不只是修养,王阳明说:你把你内心的欲望都清楚掉的话,要是你没有天理在心里,没有本仁之心,那你的内心还是黑窣窣的。
4.改过未必迁善,把别人打倒、自己未必站起来。去除了欲望,良知未必冒出来。所以陆王不走这样的路,而是专门先立乎其大,启发良知。
5.人生要踏踏实实地过。我们要自己弄清楚我们民族生命中到底什么是真实的。道德事实上就是人的尊严。你有人心之仁的天理在,你有依照这个天理的行为能力,你就有尊严。天地之间,唯有人可以做到。所以人一定要活出人的尊严。



 

结业分享

河南滑县 刘宁斌

读到第三遍,真体会到“天下没有难得的学问,只是陌生而已”。
在牟先生那段生命之离其自我的阶段,面对艰难、生命挂空时,想想牟先生那个纯粹的生命,想想自己,想想自己的父母,重新鼓起勇气往前继续走。


山东临沂 张嫣妮

这个时代文化生命之离其自己,我们的生命也挂了空,拔了根,因为没有强烈的家国意识,要好好宣导,只有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历史意识,了解文化发展的脉络,才能有生命的警觉和时代的担当。
这个时代我们生活的太安逸,没有接触过风雨的洗礼,而人才需要长期刻苦的淬炼,才能有一点点成就。
好好扮演好学生的角色,迎接挑战,期待自己的生命向上一击。


河北唐山 杨明学

更加能够体会牟先生对这个时代,以及处在这个时代的我们的感受,牟先生抛出了一根“绳子”,让我们有了一个方向,当然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,让生命往上走。
自己升起了对这个时代承担的悱恻之感,要好好宣导,让更多的生命接触这样的智慧,大家凝聚在一起,一定能让这个时代风气有所改变。


湖北咸宁 夏子明

牟先生在那个时代经受那么多的挫折,还能正视自己的生命,成为那个时代的中流砥柱。他的为人要好好学习,落实在学习上,也要正视自己的生命。
为学和为人,高阶班将进入第二阶段,勉励自己更要下工夫。


河南新蔡 黄小宝

五天读完牟学四入门,谓之“老实大量”,九个字总结“真生命、真学问、真性情”。
不管如何艰难,我都会愿意继续做这样生命的学问。


江苏徐州 张雨婷

《五十自述》无遮拦,无做作,展现了牟先生真实自然的生命,他在那个不堪的时代挺立住了自己的生命,面对洪流做狮子吼,而不是做乡愿。他敢说敢做,做一个真人。
牟先生的老年时期特别可爱,他对世间万物都有感触,比如对落叶的感触,他喜欢下雨天,喜欢雨的“润物细无声”,体现了牟先生儒者的本怀,纯亦不已。他的一生也是润物细无声的状态,他与学生之间的师生真情让人感动。

长春 陈俊百

看书是一个积淀的过程,多看几遍后越来越熟悉,越来越亲切,看书就是给我们的内心埋下一颗种子,然后等待种子发芽结果。
牟先生为什么能成就学问,是因为他能有自觉,觉知到自己生命的点,然后老实大量做工夫。

河南方城 常思远

这次学习的困顿是怀特海和黑格尔的哲学与自己的生命无所挂搭,直到读到牟先生的五十自述,才明白读书的意义,不是追求知识的增进,而是要在有挂搭处提撕自己的生命。
遇见困难,一定要立定自己,留住那口“气”,骄傲是一种傲骨,不是一种傲气。你可以打到我,但却不可以打败我,保有这样的精神面对高阶班的挑战,让生命从生命原则走向理性原则的指引。





总结



胡小芳老师

1.古人讲学,一是做人,二是关心世道人心,开时代风气,最重要的是增加人的道德感。看书就像牟先生为我们讲学,五天中见字如见人,中间也有多次的流泪,真情的流露。一方面是感受着牟先生作为一个儒者的担当,另一方面是宣导读经的迫切感和使命感。知道成功不必在我,成功一定有我,要宣导宣导再宣导。
2.一个人读书学习有师友夹持的重要和可贵。第一次读没有这么多人。冯老师不断编书,升级牟学内容,从前面的导读到后面各家对牟先生四书不同视角的诠释,让我们更容易契入牟先生的学问,来提撕自己的生命,建立自己的内在系统。
3.师友互相砥砺,以文会友,加持前行。对于牟学我心中有无限的向往,历史是活的。坚持新儒家精神,读好每一个字,做好每一件事。在艰难困苦中方显出本色。

编辑:(助教)刘金华

审核:道中书院教务处

本期累计图文

   1.【视频·牟学课程】薛春黎:自信自律,百折不回

   2.【视频·牟学课程】胡小芳:我读牟著——声入心通,物来顺应 

   3.从被同学叫醒、闹钟叫醒、学习压力惊醒,到最后被自己的精进和良知唤醒 

   4.何其有幸,通过道中得以窥见牟学端倪;何其有幸,年届不惑还能聆听长者智者的声音! 

   5.【讲师研习】安阳刘宁斌:世界上没有难懂的学问,只是陌生而已  

   6.【讲师研习】唐山杨明学:逆之成圣成贤,愤悱宣导,利用厚生  

   7.【讲师研习】南阳常思远:生命原本可以坦荡,开朗无隐是大工夫

  



微信名:道中書院




共學適道|守先待後


微信ID:daozhongdujing





道中书院·牟学研习班往期信息汇总,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查看

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